持续推动鉴定与加固改造标准化 助力新时代城市更新有序实施
发布时间:2024-10-29
我国在经历了40年的增长奇迹后,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城市发展也由“增量扩张”迈向“存量优化”的变革期[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就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既有建筑总量约800亿平方米,其中,2000年以前建造的建筑总量约为300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有1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先后进入“老龄期”,待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达22万个,这些老龄建筑、老旧小区以及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几乎分布于我国的每一座城市。为了治理“城市病”,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欧洲和美国大抵经历了推倒重建、社区更新、旧城开发、有机更新四个阶段[2];东京、新加坡等亚洲城市也在最大限度地推进城市更新,对代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区域的更新举措甚至可以称为“再城市化”[3];我国在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化的旧城改造之后,已经进入城市有机更新的新阶段[2]。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中也明确指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随后,王蒙徽部长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行了解读。由此可见,既有建筑改造已备受关注,住区改造已指日可待,城市更新已大势所趋。然而,与上述城市更新繁荣景象不相称的是,近年来改造事故时有发生、标准适用性问题日益突出、创新驱动仍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就以上三方面问题,结合鉴定与加固专委会的发展展开讨论。
01
坚持以安全为底线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二三十年间,安全问题一度被建筑业所关注[4]。这不仅催生了鉴定与加固行业,也加速了该领域科研与技术的发展。缘于这一背景,于1987年筹备并于1990年依托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会一经成立,便肩负起鉴定与加固标准化工作的重任,以及为建筑物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进步,建筑物发展目标和行业关注点逐渐由安全转移到绿色、节能、舒适、宜居、智能等。在当前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背景下,这一转变,意味着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建筑综合改造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主战场”。然而,遗憾的是,近年来国内外因改造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继去年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之后,国内外又有多起因改造引起的建筑垮塌事故。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建筑的不正常使用并缺乏正常的维护、不按照规定程序和国家相关标准实施改造、漠视改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装饰装修之名行改造之实等。这不仅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更新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增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底线意识,在当前标准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本委员会在牵头编制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时,从技术法规的高度给出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活动中涉及结构安全的控制性底线条款,包括一般程序、何时进行鉴定与加固、检测与监测、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地基基础加固、主体结构整体加固与构件加固,以期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众利益。02
坚持以标准为引领
标准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因素,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引领性作用。在城市更新标准体系中,检测、鉴定与加固领域的标准基本能够支撑改造与更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要求,而改造领域的标准仍存在明显的适用性问题。👉 2.1 检测与鉴定依据国际上形成的“既要保留永不过时的经验鉴定法,又要发展以量化为目标的现代可靠性鉴定法”的共识,我国在汲取美、日、德、加等国发展的半概率、半经验实用鉴定法内涵的基础上,得以较快地进入到现代鉴定的标准化领域,提出了以现代结构可靠性概念为基础,以工程经验判断为辅,并表达为分级评定模式的综合鉴定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标准是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3]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4]。这两本标准经过20余年的实施,充分体现出其实用而有判断力的良好标准化效果。此外,为了使得既有建筑检测更科学、合理,检测标准更有针对性,目前本委员会正在编制协会标准《既有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程》。《结构设计基础——既有结构评估》 ISO 13822:2010中指出[5],在进行结构加固和改造时,应采用“最小结构干预原则”(minimum structural intervention)。截至目前,结构安全性鉴定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结构抗震鉴定按照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具有相同的概率保证,可以根据不同后续使用年限选择不同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6]。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标准及基本原则已经过实践的考验,尤其经过了汶川地震等历次地震的验证。
👉 2.2 加固建国初期,由于钢材和水泥的匮乏,建筑主要以砖木混合结构承重。这类结构遇到的安全问题,多沿用传统经验进行加固。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才普遍推广应用混凝土结构,也遇到了各种加固问题,并于1964年开始着手组织制订我国第一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随后,对既有建筑的加固,也要求参照这本规范的规定,结合专家经验进行处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设工程量高速增长,结构加固工程量也随之成倍增多,从而发现结构加固技术有其特殊性,必须专门予以考虑。于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本委员会编制了第一本加固领域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随后编制和归口管理了一系列关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加固的协会标准。我国在21世纪以前以及21世纪初期,重点关注安全性加固与改造,换言之,系由于结构构件安全性不足导致的结构构件的加固。现阶段,既有建筑改造的内涵已经逐渐转变为功能和性能的提升,只不过在改造过程中会涉及到部分结构构件的加固和改造,以及由于设计失误或错误、施工质量缺陷、使用不当、维护不周等导致的建筑结构加固。经过本委员会30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各大结构加固的国家标准已经全部发布并实施,包括《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 5016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 51367等。
👉 2.3 改造建筑物改造也一直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建筑改造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大量存在;而对于国内,大约在21世纪以来才初具规模。然而,相比于改造与更新的进程和需求,其标准化工作却相对滞后。一味采用现行设计标准实施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在某些情况下是不现实的、甚至是行不通的。换言之,建筑改造标准的可行性,取决于当现行标准无法实施时,是否有安全可行的标准可依。IEBC 2018中指出[7],根据改造面积的不同,可以选择介于原建造标准与现行标准中的某一水平标准,作为建筑改造的依据。前已述及,建筑改造涉及的专业很多,如安全改造、消防改造、节能改造、建筑空间布局改造等。对于建筑改造中所涉及的关键指标λ,假设原建造标准要求为λ≥a,现行标准要求为λ≥b(b>a),根据国内外经验[4-7],当限于技术或经济原因无法满足λ≥b,且只能采取a≤λ<b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根据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不同(如所考虑的不确定性等),经科学论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适当降低;(2)建筑改造中所涉及的指标对应的历史性能良好;(3)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等价补偿。以上基本原则和方法,可供在制修订既有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相关标准时参考使用,使得改造与更新安全、合理、可行,以此来助推城市更新的顺利实施。
03
坚持以创新为驱动
十四五以来,创新驱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在同样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城市更新行动中也不例外。近年来,建筑领域的科学与技术有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如在新型检测技术、工程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结构易损性分析、新型加固改造方法、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再论证,有望进一步扫清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行业中现存的障碍。👉 3.1 检测与鉴定检测是鉴定、加固与改造的基础,而目前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仍然存在检测效率不高、人为因素影响大、适用性较差、同一指标的不同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差异较大等问题。有鉴于此,应该及时关注检测中的关键问题,力争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出发,对材料的机理进行探测,以期获得更为客观和准确的结果;应及时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应用于工程中,例如,将压痕和划痕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探测材料表面硬度、模量和断裂性能上;其次,应提高检测仪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集采集和分析于一体,以期减小检测人员的人为差错,提高检测效率,大大提升智能化;再次,应研究适合于既有建筑抽样的专门方法和标准。目前我国可靠性标准中,基本从构件、子系统和鉴定系统三部分出发,结合现代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工程经验判断,进行建筑物综合鉴定。随着我国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如超限结构、组合结构、地下空间结构等,有必要借助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结构整体可靠性研究前沿成果[8],在未来的标准化工作中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如何从前沿成果向标准转化,也是摆在该领域各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和挑战。此外,针对“谈抗震鉴定色变”的现象,相关研究正在从性能化评估的角度进行标准化工作的探索[6]。
👉 3.2 加固与改造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结构形式的创新发展,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金属结构等新型结构型式越来越盛行,相应地,上述新型结构构件的加固需求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越来越突出。然而,相关的加固技术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当前大力推行的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也对建筑加固改造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王蒙徽部长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就城市更新宗旨和更新原则而言,前者需要大力发展“内部加固技术”,以期尽可能不影响外部风貌;后者需要大力发展“外部加固技术”,以期尽量不干预内部的正常使用。
04
结语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新规划的开局之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主战场”,其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本委员会将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并进、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冀望通过该领域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在改造与更新中按照法定程序和相关标准实施,坚守安全底线,尽快解决标准的适用性问题,并利用前沿科技为改造与更新赋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动城市更新的有序进行、助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全文
其他新闻
- 分析钢结构屋面漏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4-10-29
- 民宿、酒店等特种行业办理营业许可证时一般要求提供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房屋安全性鉴定应包含哪些内容? 2024-10-29
- 碳纤维加固的施工质量应该如何评价?如何做检测鉴定 2024-10-29
-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都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2024-10-29
- 砌体结构的抗震鉴定应根据房屋情况和鉴定目的区分A和B类,A类对结构高度、体系以及材料强度的规定 2024-10-29
- 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24-10-29
- 不同结构的房屋安全性鉴定检测的主要内容 2024-10-29
- 建筑体检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2024-10-29
-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规范实施后,对检测鉴定工作的影响(一) 2024-10-29
- 当既有建筑的工程图纸和资料不全时或已失真时,应如何做检测鉴定? 2024-10-29